暑假快將結束,升讀小一、中一或高中的學生或感不安和焦慮,教育局提醒學校和家長及早準備。為協助學生以正面態度迎接新學年,局方在「新學年.好精神」專頁提供相關資訊,而線上精神健康平台「headwind迎風」和賽馬會青少年情緒健康網上支援平台「Open噏」協作推出開學活動,支援受情緒困擾的學生。
教育局也希望學校和家長及早培養學生的成長型思維,協助他們好好規劃時間表,適當安排自我照顧的活動,在新學年攜手為學生奠定良好基石,促進他們健康成長。
以下是教育局教育心理學家陳惠敏8月29日在該局網上專欄「局中人語」發表的文章:
悠長的暑假快將結束,莘莘學子將展開新學年的學習旅程,面對新的老師、同學和課程,難免會緊張。即將升讀小一、中一或高中的同學,或會特別感到不安和焦慮,學校和家長宜及早為他們做好準備。
加強學生聯繫感 積極面對新學年
為協助同學以正面的態度迎接新學年,教育局透過「新學年.好精神」專頁提供相關的最新資訊,並製作「協助學生正面迎接新學年《資源包》」,幫助學生適應新挑戰。我們鼓勵學校參考專頁內的建議,舉辦合適的活動以提升學生的安全感和熟悉感,並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學習或情緒方面的支援,讓有不同背景、強弱項、興趣和教育需要的學生都能被看見、理解和認同,營造有利他們成長的環境。另外,學校可使用「每天好精神」標語鼓勵卡 或其他校本資源舉辦活動 ,加強學生對學校的聯繫感。
留意學生情緒 及早介入支援
家長和教師如在開學前後留意到學生在社交、行為、情緒或生活習慣上有明顯改變,例如變得孤僻寡言或過度活躍、飲食或睡眠習慣有異、專注力減弱或情緒容易波動,應主動適度表示關心。他們可以開放式問題了解學生的情況,例如:「開學有不少轉變,你覺得怎樣呢?」也可以藉分享自己的經歷,誘導他們說出感受,例如:「我在學生時代,會在暑假將近完結時感到憂慮,擔心開學後的情況。你快將開學,心情如何?」交談時,最重要是耐心聆聽、用心理解,讓他們在安全的環境放心訴說感受。當孩子感到困擾時,陪伴和聆聽比提出解決方法更重要。家長和教師也可以主動了解孩子的需要,鼓勵他們以成長心態學習解難。若發現情緒問題持續,甚至加劇,便需盡快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。為方便同學尋求支援,教育局與香港大學精神醫學系團隊的線上精神健康平台「headwind迎風」及賽馬會青少年情緒健康網上支援平台「Open噏」協作,推出開學期間活動,支援有情緒困擾的學生,詳情載於「新學年.好精神」專頁。
培養成長型思維 提升心理韌力
有研究指出擁有成長型心態的人心理韌力更強,更願意擁抱挫折,從錯誤中學習,視未能做到的事情為尚未發展的能力,專注於過程,相信透過努力和合適的方法,問題可能會有改善,更能提升個人的能力。他們一般有更高成就和更快樂,即使有情緒問題也更容易康復。隨着暑假結束,我們為家長製作成長思維開學錦囊,幫助他們引導孩子以成長型心態應對開學前後的挑戰,強化孩子的心理韌力,使他們遇挫不折,持續進步。
學校應避免鼓吹比較的文化,協助學生以個人情況和能力為基礎,訂立具體可行的目標,透過反思和修正,從錯誤、失敗經驗和回饋中學習,專注過程中的得着,向更高的目標前進。學生要明白犯錯是正常的,從錯誤中學習才是進步的關鍵。相反,如經常與人比較、過分追求完美或害怕犯錯,在遇到困難時,會較易感到焦慮和抑鬱,並傾向選擇放棄。
自我關懷 適時放鬆
每人均有不同的角色和責任,亦要面對身邊不同的人和事,壓力是生活中無可避免的一部分。培養管理壓力的能力、學會平衡生活和自我照顧,對提升抗逆力和精神健康甚為重要。學生如從小能培養興趣、學習觀察和了解自己的感受及想法,並探索能放鬆心情的方法,會更懂得照顧自己,把壓力維持在適當的水平。各種減壓活動,例如做運動、玩遊戲、與朋友或寵物互動和繪畫,都是生活的趣味和快樂的泉源,亦是降壓的良方,但這些往往是我們忙碌時較常會放棄的活動,結果是適得其反,導致壓力上升、工作效率下降,甚至引發情緒問題。我們鼓勵學校人員和家長參考「自我關懷,創造幸福」專頁,幫助學生定時進行自我照顧小活動,平衡生活中難以避免的壓力。這些自我照顧小活動,在開學前後,或較大壓力的時期,尤為重要。
我希望學校和家長能及早培養學生的成長型思維,協助他們好好規劃時間表,適當安排自我照顧的活動,攜手在新學年為學生奠定良好的基石,促進他們健康成長。